蔥的品種繁多,大致上分為:
北蔥:耐熱、耐濕,適合夏季栽培,一般以種子繁殖。
四季蔥:又稱日本蔥,耐熱性差,喜好冷涼氣候,耐旱性佳,口感佳,適合秋冬生產,一般採分株繁殖。
大蔥:耐寒性佳,適合秋冬生產,葉厚直立,品質較硬,主要食用蔥白。
北蔥栽種準備材料:
土壤介質:德國klasmann蔬菜專用泥炭土or椰纖土(育苗)、砂質培養土(定植)
肥料:天然菜肥
盆器:雕花小花槽(育苗)、「2尺4(70cm)花花長槽(附底網)」(定植)
種植說明:「蔥」的栽培須分為兩個階段,如果只採一階段,只能收成蔥苗,一樣可以食用,具有濃郁辛香味,只是無法如同市場上販售的一樣又粗又長,
第一階段的「蔥苗」可以作為「細香蔥」,有些料理特別適合搭配使用。
如果要收穫品質良好的「大蔥」,可參閱以下栽種範例~
第一階段:育苗期,所需時間約45~60天。
第二階段:定植期,所需時間約50~60天。
1.介質一、椰纖土播種後約5~7天發芽
發芽後第12天
2.介質二、另採用種菜小學堂組合,土壤為德國klasmann蔬菜專用泥炭土,一樣生長快速、健壯
發芽後第17天
3.發芽後約第45~60天,蔥葉因為較細又長,已經東倒西歪,此時可以採收食用,切碎的細蔥一樣辛香,這個規格用於各種料理,也蠻適合的,反而在市場上不容易買到。
4.如果要栽種成大蔥,需要進行移植、定植,另需準備排水良好、加高的盆器
盆器:盆高度25cm以上;範例選用「2尺4(70cm)花花長槽(附底網)」
將小苗脫盆,需小心不要折到蔥葉、蔥白,將土壤慢慢剝離,根系斷掉沒有關係,或使用水柱沖洗掉;只要順利將每株小苗分開即可。
5.將盆器將滿土壤(範例為砂質培養土;另可使用椰纖土)
使用直徑約1cm的綠竹,在適當距離戳洞,深度約小苗的1/2~2/3,每株距離約5~10cm
6.將小苗依序植入洞中,根系不可外露,一半的植株都須在土壤內,深度越深蔥白越多,植入後在將土壤回填即可。
7.定植好即可充分澆水,第二週後再施肥。後續只需期待收成~
8.一開始雖然小苗東倒西歪,但經過兩週後,生長恢復,一個多月後即可收成又長又白的大蔥。
生長過程需注意採收時間點,避免過老影響食用口感,如生長過大,建議只食用蔥白較為鮮嫩!
採收時可整株拔起,食用蔥綠蔥白;或只將蔥白以上收割,留下繼續生長蔥綠,後續可連續採收。
北蔥較為容易開花,只要慢一點採收,就可欣賞美麗的蔥花